出租車拒載在很多地方都是一大頑疾,備受詬病。各地各部門下了很大力氣整治,并未起到預期的重典治亂效果。
的士拒載、繞道、不打表,是廣州市民近年來的投訴熱點。5月22日,廣東省廣州市法制辦會同該市交委發布《廣州市巡游出租汽車客運管理條例》征求意見稿,擬規定巡游出租車應增加視頻監控及錄音設備,司機拒載一次至少罰500元,司機一年內被查3次即吊銷許可證,司機被吊銷從業資格證5年內不予核發新證。
不止廣州,出租車拒載在很多地方都是一大頑疾,備受詬病。究其原因,癥結就在于有關部門在調查處理中遵循的是“誰主張,誰舉證”原則。也就是說,乘客投訴司機拒載,必須由乘客提供對方拒載證據。然而,在遭到拒載后,乘客想要投訴往往苦于空口無憑,缺乏人證物證,一旦司機拒不承認拒載,乘客只能干吃啞巴虧。
為此,有人給消費者支招兒,遇到拒載可以用手機錄音錄像取證。這固然是一種維權的辦法,但具體操作起來也有很多問題。首先,拒載存在偶然性,乘客在攔下出租車時并不能預見到是否會被拒載,而出租車司機拒載乘客時往往又是一瞬間的事情,等到乘客再想掏出手機錄像為時已晚。其次,乘客錄音錄像本身是對司機的不信任,很容易加劇司乘之間的矛盾,甚至遭到拒載司機的惡意報復。
在傳統出租車行業,乘客是需求方,本身就處于弱勢,一味要求乘客舉證并不現實,其結果必然導致乘客不愿較真維權,有關部門的嚴厲處罰形同虛設,給了出租車司機藐視管理制度和消費者權益的底氣。如今,廣州擬為出租車增加視頻監控及錄音設備,相當于引入了“舉證倒置”,由司機一方承擔舉證責任。今后,再遇到乘客投訴時,有關部門只需要調看出租車的監控視頻,就能查清是否存在拒載,從而給拒載司機以嚴懲,為乘客主持公道。可以說,“舉證倒置”抓住了拒載的“七寸”,有力破解了舉證難題。
當然,善政還需善為,關鍵在于落實。根據征求意見稿的規定,一旦司機拒載,企業將同步挨罰,有關部門處理投訴不及時也會被追責,這些配套措施可以有效放大視頻監控的威懾力,倒逼企業和有關部門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,通過教育懲罰并舉,規范出租車行業秩序。在新政實施后,有關部門不妨定期公布“成績單”,曬一曬處罰、吊證的司機,進而讓出租車司機對于“舉證倒置”產生敬畏,也讓廣大乘客擁有對拒載說不的底氣。